作为我国东北重要煤炭、石墨产区之一,“百年煤城”黑龙江省鸡西市近年来通过做大产业规模、加强科技创新、优化产业环境等措施,初步形成“石墨产业生态”。一个百亿产值的产业蓄势崛起,为我国石墨产业发展、资源型城市转型注入新动能。
3月12日拍摄的鸡西市恒山区一石墨深加工企业厂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谢剑飞 摄
“点石成金”:打造百亿产业
眼下,在位于鸡西市恒山区的黑龙江普莱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石墨深加工项目施工现场,工人正为安装调试负极材料生产线奋战。“项目计划总投资27.53亿元,可年采选石墨矿石158万吨,年产石墨精粉12.6万吨、负极材料3万吨等。”企业总经理陈永涛说。
作为东北重要资源型城市,鸡西市石墨储量丰富、开采历史悠久。鸡西市工信局副局长程永峰说,这个市依托资源优势,围绕企业集群化、产业规模化、产品高端化、要素集约化、发展绿色化,全力打造百亿产业。
此前以出售石墨矿石等初级产品为主的鸡西市麻山区,历经5年发展逐步形成配套完善、品类齐全的石墨产业园区。园区内企业黑龙江多凌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云鹏说,公司可年产石墨烯粉体1000吨,每吨市场价格可达30万元至50万元,而生产所需原料在园区内即可实现配套。
鸡西市政府副市长高启民说,当地依托市内3个石墨产业园区,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对接,不断提升石墨产业发展活力、内生动力和整体竞争力。
鸡西市恒山区一石墨深加工企业厂区,工人在车间作业(3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谢剑飞 摄
“羽化成蝶”:多举措打造“石墨产业生态”
在“百年矿区”滴道区的一处采煤沉陷区,黑龙江哈工石墨科技有限公司的多个高大厂房拔地而起。“这个项目投资7.6亿元,正在建设单体5万吨产能的石墨矿石采选生产线。”公司总经理李相彬说,项目建成后,可使省内企业摆脱将石墨矿石运往异地提纯加工的窘境。
哈工石墨深加工项目只是鸡西打造“石墨产业生态”的缩影。近年来,鸡西市通过做大做强产业规模、借助外力加强创新、培育产业发展环境等努力打造“石墨产业生态”。目前全市石墨企业已形成产业集群,深加工企业占比80%,初步形成蓄能材料、石墨烯材料等8个产业链。
“打造‘石墨产业生态’,做大产业规模、做长产业链是关键。”鸡西市发改委副主任李文武说,鸡西市近年来坚持以大项目为载体实施石墨产业倍增计划,整合区域内多家石墨行业领军企业,围绕石墨烯材料等产业链,谋划全产业链产品。“去年,全市新开工建设石墨深加工项目20个,石墨精深加工制品产量同比增长30.2%。”李文武说。
在位于鸡西市中心的总建筑面积超1万平方米的国家石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黑龙江),科研人员正在认真操控着精密仪器对石墨进行检验分析。中心原主任冷学平说,鸡西市发挥国家石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平台作用,增强石墨产业“话语权”。
创新是产业发展原动力。鸡西市科学技术局局长薛允民表示,鸡西市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引进韩国、乌克兰以及清华大学、哈工大等国内外高端专家、技术,加强石墨企业院士工作站、石墨烯研究院等建设,打通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
此外,鸡西市注重优化石墨产业发展环境,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要素配置,推动产业在园区集群集聚、相互配套;用好产业引导基金,扶持优秀石墨企业对接资本市场;培育熟练产业工人和专业技术人才等。
在鸡西市恒山区一石墨深加工企业厂区拍摄的石墨产品(3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谢剑飞 摄
“绿色裂变”: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经过多年发展,鸡西市“石墨产业生态”初步形成,对石墨产业发展及城市转型推动作用初显,但也面临环保压力较大、生产要素成本偏高等问题。当地正通过绿色高质量发展,促进石墨产业升级。
记者在鸡西市麻山区、恒山区两个石墨园区采访时看到,园区污水处理厂、固废储存中心等在逐步扩建、完善,园区内企业原料堆放处有防风抑尘网,厂房为封闭车间。
在绿色发展理念指引下,鸡西市引导石墨企业在矿山开采、浮选提纯、产品加工、尾矿利用等环节坚守生态红线,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麻山区正打造石墨烯特色文化小镇,推动工业、文化、旅游同石墨产业发展有机结合。”鸡西市麻山区委书记周诚说。(记者李凤双、李建平、孙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