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我国经济上半年成绩单出炉。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53216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2.7%,比一季度回落5.6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5.3%,两年平均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3个百分点。
“总的来看,上半年国民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稳中加固、稳中向好。但也要看到,全球疫情持续演变,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国内经济恢复不均衡,巩固稳定恢复发展的基础仍需努力。”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刘爱华在当天的国新办发布会上称。
二季度GDP增速为何回落?房地产市场是否降温?上半年就业情况如何?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采访专家,解读8大关键经济数据。
12.7%
二季度GDP增速回落,外贸和制造业投资托底
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532167亿元,同比增长12.7%,比一季度回落5.6个百分点。分产业看,上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28402亿元,同比增长7.8%,两年平均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207154亿元,同比增长14.8%,两年平均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296611亿元,同比增长11.8%,两年平均增长4.9%。
从环比看,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3%。
“二季度GDP增速低于预期,经济增长动能继续弱化。同时,持续了一年的结构性分化问题也并未明显改善。生产端依然好于需求端,投资依然好于消费,消费内部也存在分化。不过,工业生产、外贸和制造业投资表现出了较强韧性,依然起到了托底经济的作用。制造业、服务业的景气度也持续向好,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PMI持续处于荣枯线以上。”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陶金对贝壳财经记者表示。
对此,刘爱华表示,下一步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释放内需潜力,大力助企纾困发展,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
0.4个百分点
房地产投资降温,7月销售增速或持续收窄
我国房地产投资出现降温趋势。数据显示,1-6月同比增长15%,两年平均增长8.2%,这一增速比1-5月回落0.4个百分点。
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分析称,开发投资累计增速自3月以来连续4月收窄,但累计增速水平仍维持在高水平,房企市场投资信心仍高于去年。在集中供地模式下,新开工缓慢,累计增长3.8%,房企加快竣工增加库存,带动了投资增速维持在高位,竣工面积累计增长25.7%,高于新开工增速21.9个百分点。
其分析认为,预计7月销售增速会持续收窄,销售回落带动下行业资金增速放缓,6月国内贷款增速也为年内首次转负。虽然7月全面降准,但由于三道红线叠加房贷集中度高压,对行业资金端助力受限。后续房企仍需追求销售回款来加强现金流。
0.5%
CPI预计可实现全年3%左右调控目标
上半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0.5%,一季度同比持平。其中,6月CPI同比上涨1.1%,涨幅比5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4%。
刘爱华表示,今年上半年CPI处于温和上涨的态势,上半年CPI平均上涨0.5%,涨幅比上年同期回落3.3个百分点,处于近年较低水平。从影响CPI的三个板块,食品价格、工业消费品价格、服务价格来看,全年物价保持温和上涨是有基础、有条件的,也有基础和条件实现全年3%左右的调控目标。
一位国有银行市场部人士表示,今年大宗价格高位震荡,政策层已重点关注,保供稳价政策近期密集出台。此外,在猪价处于趋势下跌背景下,CPI年内上涨压力较小。
698万人
结构性矛盾凸显,就业总体形势不差
今年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69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63.5%。2013年至2019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连续7年保持在1300万人以上,2020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86万人,亦完成全年目标的131.8%。
在就业形势总体稳定的同时,也应看到就业结构性矛盾凸显。随着6月份毕业季到来,进入劳动力市场求职的高校毕业生增多,今年高校应届毕业生规模达909万人,再创历史新高。6月,16-24岁城镇的青年调查失业率为15.4%,环比上升1.6个百分点,其中20-24岁的大专及以上人员失业率更高,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凸显。
陶金表示,当前城镇调查失业率处于很低水平,表明就业总体形势不差。新增就业累计规模也在平稳增加。不过,与2019年同期相比依然有所弱化。短期看,经济转型升级对就业形成了一定压力,因为经济转型对劳动力类型的需求变化往往快于劳动力群体的转型,同时数字化转型的特征也意味着对低技能劳动力的需求会减少。长期看,根据其他国家的发展经验和学术研究,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似乎并不能被归为就业形势恶化的显著原因,这背后可能是长期劳动力转型速度并不比技术进步速度要慢。
上海证券研究所首席固收分析师胡月晓对贝壳财经记者表示,经济转型升级进展有利于就业改善,增加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有利于就业结构问题化解。他建议,消除就业歧视,加快保障房建设,新进城人员能更好地解决住房问题,让人员的流动不被住房问题拖累。
17642元
收入增长仍有较好支撑
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42元,同比名义增长12.6%,主要是受到去年上半年低基数的影响,两年平均增长7.4%,比一季度加快0.4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同比实际增长12.0%,两年平均增长5.2%,略低于经济增速,基本同步。
刘爱华介绍,上半年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两年平均达到了5.2%,这个速度和上半年GDP的两年平均增速5.3%是基本同步的。考虑到去年以来我国遭受疫情冲击,实现5.2%的人均收入增速相当不容易。
她强调,目前中国经济整体上内生动力在持续增强,市场主体活力不断增强,下一期收入增长仍然会得到比较好的支撑,从而对消费形成有力支撑。
15.9%
工业增长好于疫情前,高技术制造业快速增长
数据显示,上半年,货物进出口总额180651亿元,同比增长27.1%。其中,出口98493亿元,同比增长28.1%;进口82157亿元,同比增长25.9%;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16336亿元。
业内人士提及,消费、投资、出口这三驾拉动经济发展的“马车”中,只有出口及受其带动的工业增长好于2019年同期。
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9%,两年平均增长7.0%,比一季度加快0.2个百分点。同时,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快,带动新产业快速发展。
“十三五”期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3%,已明显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今年上半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两年平均增长13.2%,比一季度加快了0.9个百分点。分产品看,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产量同比分别增长205.0%、69.8%、48.1%,两年平均增速均超过30%。
0.2个百分点
消费复苏ing,仍有较大空间
记者梳理看到,消费增速虽然还没回到2019年水平,但整体呈现改善趋势。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1904亿元,同比增长23.0%,两年平均增长4.4%,比一季度加快0.2个百分点。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随着疫情影响逐渐消退,除个别地区外,线下消费的限制基本解除,小长假等消费逐渐恢复。五一和端午期间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次按可比口径已经恢复至疫情前同期水平,但国内旅游收入按可比口径仅恢复至疫情前同期水平的3/4左右。这既说明了消费仍有较大的恢复空间,也说明了疫情或改变了部分人群的消费习惯,提升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十分重要。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近日发布的下半年宏观经济及市场展望报告预计,下半年消费将逐渐改善,但难以恢复到疫情之前水平,主要原因包括受益于疫情的网上零售等消费领域增速将逐渐放缓、汽车类消费增速可能放缓、居民部门杠杆率持续提升等。
陶金认为,企业盈利和融资、政府财政影响投资活动,居民收入和融资影响消费,经济复苏过程中企业盈利改善的情况明显好于薪资、就业和小微企业经营的改善情况,这是投资好于消费的重要原因。针对这一因素,还是要加大针对性的支持措施,精准定位薄弱部门,予以定向支持。
19.2%
制造业投资增速上行,政策见效
从上半年情况来看,投资持续恢复,不过,结构有所分化。
1-6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12.6%,两年平均增长4.4%,这一增速比1-5月回落2.2个百分点。
制造业投资整体改善,1-6月同比增长19.2%,两年平均增长2%,继1-5月两年增速转正之后,涨幅进一步扩大1.4个百分点。有分析认为,制造业的改善一方面与外需较强,带动出口需求持续位于较高水平有关,另一方面,国家出台一系列支持制造业、中小企业的结构性政策,效果逐步发挥。
此外,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基本平稳,1-6月同比增长7.8%,两年平均增长2.4%,这一增速比1-5月回落0.2个百分点。温彬表示,今年上半年,稳增长压力整体较小,基建投资对经济托底的紧迫需求有所减弱,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更加严格,专项债券发行明显慢于上两年同期水平,基建投资整体表现较为平庸。
对此,陶金表示,下半年,稳定经济增长的挑战不小。既要维持总量合理增速,也要进一步解决结构性分化问题。对于总量问题,下半年宏观政策的逆周期调节必要性加大,尤其是信贷政策适当宽松可能是必要手段。对于结构性问题,当前消费、基建投资增长依然存在较大掣肘,需要结构性的货币和财政政策适当发力,以促进结构性问题的解决,这也是后续经济能够继续体现韧性的关键。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程维妙 编辑 王进雨 校对 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