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门城门几丈高,城门三十六丈高。骑匹马来么坐的轿轿,走进城来么到处绕绕……”这段悠扬婉转的歌谣,是央视热播5集纪录片《城门几丈高》的插曲。
前日,《城门几丈高》总导演徐蓓和第4集《舵把子》导演吴镝做客西南大学,向师生们介绍纪录片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第4集,主要讲述民族资本家卢作孚在北碚的往事。
重庆晚报-上游新闻记者 周小平 通讯员 唐紫宸 杨悄涅 杨紫竹
以振兴中华民族为己任
这部纪录片为何取名《城门几丈高》?
徐蓓说:“《城门几丈高》这个名字,是个非常偶然的机会得来的。有一次,我突然想到小时候常听的一首歌谣,便叫《城门几丈高》。凭着这样一种感觉,我想去突破点什么,由此有了后面的故事。”
“我们以为我们所了解的东西,其实我们不懂。”徐蓓说,学术准备是制作纪录片的基础,一切艺术化影像要建立在学术调研基础上。“学习社会人类学的经历,让我明白了看事情不能只从发生的那个时候看起,而是要追根溯源,同时要站在足够远的距离去看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文化,保持客观、冷静与理性十分重要。”
“什么是爱国?宣泄爱国情绪就够了吗?不是。”徐蓓说,“面对开埠的屈辱历史,我们需要保持的是客观和冷静,要以理性的态度、丰富的史实,去探讨重庆是如何在后方支撑了抗战,我们又是如何取得了胜利。”
徐蓓提到了卢作孚的一句名言:让我们先做好微生物吧。“在我看来,卢作孚先生具有哲学家的思考,他以振兴中华民族为己任,有幸中国能有这样的人。我们应像卢作孚先生一样,做好自己,以更加务实的方式去热爱国家。”
既胸怀天下又脚踏实地
“人,都活在一个三维时空,我们只能站在自己的时间来思考问题。”第4集《舵把子》导演吴镝分享了自己对个人与时代关系的理解。
“我们只能遭遇当下的时代,如何去和时代相处?如何认识这是一个怎样的时代?”吴镝表示,在他看来,卢作孚先生很好地回答了这一问题。
吴镝将卢作孚先生称为“有现实感的理想主义者”。他认为,卢作孚先生既胸怀天下,又脚踏实地。“卢作孚先生是伟大的,他的理念在当时无疑是最先进的,他认识到中华进入3000年未有之变局,他明白自己要干什么,并知道怎么去做。北碚是卢作孚先生的试验场,他做出了对国家社会十分有意义的探索。”吴镝说,“卢作孚先生教会我们的,就是与时代相处。我们应理解历史,心怀天下,处理好与时代的关系,做好当下的事。”
白手起家始终节俭朴实
现场,卢作孚亲人及相关专家学者也追忆了卢作孚先生与北碚的史话。
“伯父可以说是我的老师,从他的身上,我学到了太多东西。”卢作孚胞弟卢子英的女儿卢国模,分享了伯父、父亲和北碚的故事,回忆往昔,历历在目。
卢国模回忆说:“伯父白手起家,一手创办了民生公司,始终节俭朴实,一件粗布衣服穿了又补,去哪都穿一双草鞋,坚持在一个破陋的吊脚楼办公。”
“走什么路,培养什么人,是当时卢作孚先生思考的问题。他将我们带上了现代化,北碚如今的发展都与卢作孚先生当初的发展观念息息相关。”原民生实业有限公司卢作孚研究室主任项锦熙以重庆方言激情说道。
“听了总导演以及其他人的分享,我们搞懂了一件事,《城门几丈高》这部纪录片能够在央视热播,不是偶然的。今晚,我们就去找这个节目看一看。”西南大学几名没看过这部纪录片的学生,对记者表达了相同的意愿。